最常見的十大人類思惟誤區658e6e18fb7a37f2.jpeg

人類的思惟實在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認知、行為或是思考的過程都是我們能夠快速的處理大量訊息。舉個例子吧,我們睜著眼睛的時候,大腦通常都充斥著各種刺激,也許你在考慮一個特定的問題,但你的大腦卻處理著數以千計的潛在意識。不幸的是,我們的認知能力並不是完美無缺的,常常容易判斷錯誤,這就是心理學上說的認知偏差。這種偏差在每個人身上都會發生,與年齡、性別、教育程度、智力或者其他的原素無關。這些誤區中有一些是很常見的,有些較罕見,但都很有趣。我敢保證,每個人都會發現犯過其中的錯誤(我自己就很容易犯),現下,你們會認識到在將來的什麼時候會犯這些錯誤。






20100812000810_70501.jpg
賭徒的錯誤推斷


格蘭布勒的錯誤推斷就是指人們認為未來事情發生的機率會被過去的食物改變,這裡並不是說特定的不會發生變化的機率,比如說拋硬幣時人頭朝上的機率。舉個例子。如果我在玩輪盤賭,前四個轉輪都是黑色,那最後一個一定就是紅色對不對?當然錯了﹗紅色的機率仍然是47.37%(18/38)。也許在你看來這樣的錯誤很明顯,但就是這種意識的偏差讓很多賭徒認為機率發生了改變。2


 

20100812000827_42726.jpg  

應激

 

應激是指人們通常會在他人的注視下做出反常的行為或表情。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豪斯王工廠(一家設備製造工廠)出資進行了一項研究︰工人的工作生產力會不會受燈光亮度的影響。研究的結果令他們大吃一驚,燈光亮度的調節使得生產力大大提升﹗然而不幸的是,當研究結束後,工人的生產力有下降到的原來的水準。這是因為,生產力的變化與燈光無關而與工人們被監視有關。這也解釋應激的一種形式︰當人們覺察到被注視時,就會激發他們透過改變行為使自己看起來更自然。應激回應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必須透過盲法對照來研究。(盲法就是為了不影響試驗結果的真實性,參與實驗的個人被隱瞞試驗訊息)


 


20100812000842_24468.jpg

空想性錯現




空想性錯現是指將偶然的影像或聲音當成必然。看到天上的雲會覺得像是恐龍、耶穌或是在倒帶的時候聽到什麼聲音,著都是常見的空想性錯現症狀。這種症狀的原理是︰中立的外在刺激並沒有特殊的內在意義,主要是在於觀者的心理。

 

有趣的發現︰羅斯查克-因克布羅特測試可以利用空想性錯現患者的精神狀態。研究者會給參與測驗的人觀看一些意義不明的圖片,並讓他們描述其所見,透過這些就可以分析出測驗者的潛在想法。

 

 


20100812000858_28269.jpg

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主要是指去確認已存在的看法獲得結果的行為。自我暗示就是一種會讓預兆變成現實的東西。比如說,我覺得我的學習會很差勁,於是,我就會不努力寫功課、不認真學習,結果我的學業真的很差勁,和我想的一樣。另一個常見的例子是與他人的關係,如果我認為我和對方的關係會惡化,我就會行為反常,變得情緒化,於是,我們的關係如期惡化。這種自我暗示的方法是通靈者慣用的伎倆,他們向你的腦子裡灌輸一種觀點,最終你會將它實現。


有趣的發現︰經濟衰退是一種自我暗示。因為國內生產總值(GDP)連續兩季度下降才叫做經濟衰退,也就是說至少要有六個月的時間你才會覺察出正處於衰退中。不幸的是,在GDP剛剛出現了一點下滑趨勢的時候,媒體就報導了,而媒體的報道也引起了人們的恐慌,造成一一系列的連鎖回應,最終結果是經濟真的衰退了。




20100812000812_71697.jpg

光環效應

光環效應指的是一個人對於其他人看法是積極或消極的。這種效應經常發生在對雇員的評價上。比如,比弗是我的一名員工,我發現過去的三天他都遲到了,於是我覺得他是個懶鬼,對工作不負責任。但其實,有很多原因會導致他的遲到,也許他的車拋錨了,也許幫他照顧孩子的僕婦沒上班,有或者是天氣緣故。但是,關鍵是他的遲到已經給我早長了不好的印象,於是我理所當然的認為比弗不是個好員工。


有趣的發現︰心理吸引模板就是當人們自認為那些吸引人的個體擁有大家公認的品性,比如快樂、成功和智慧。當這種認為變成了一種心理暗示時受歡迎的人通常會獲得特權,比如得到更好的工作機會和更高的薪水。

 

 




20100812000832_68611.jpg

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是指人們會傾向於去採取大多數人認可的觀點和行為來尋求安全感,避免衝突。也被稱做“大眾心理”,也是其最常見的形式。從眾心理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時尚會變得那麼流行。衣服、汽車、愛好、風格,它所起到的作用就是,一批人覺得某樣東西很酷,於是大家都去追捧,這就是流行。

 

 有趣的發現︰因為從眾心理的緣故,本來不那麼受吸引人或者不那麼流行的事物現下都有了大批的追隨者,包括降落傘緊身褲,寵物石,胭脂魚,錐形胸衣,扎染,豐年蝦和1980s(順便說一下,這是一個位於圖片上方的80年代的家伙)


 



20100812000850_83741.jpg


感應抵抗

  

感應抵抗指的是你會因為想要獲得自由而試圖逆著人家的意愿做事。這在叛逆期的青少年中很常見,但是由於所謂的對自由的威脅而做出的任何反抗或選擇都屬於抗逆。個人也許並沒有必要做一些特定的行為,然而他們不能做的讓他們想去做。


有趣的發現︰“顛倒心理學”就是一種試圖用抵抗來影響他人的行為。讓他們(特別是孩子)按照你相反的意愿去做,他們一定會反抗,那麼結果還是隨了你的愿。


20100812000805_76041.jpg


雙曲貼現


 
雙曲貼現指的是人們相較於延遲和複雜的結局更傾向於簡潔及時的。針對人類的決策過程,人們已將作了許多研究,發現有相當多的原素對其有影響。有意思的是,在決定要做出什麼樣的選擇時,拖延的時間才是最重要的原素。簡單來說,大多數人會選擇今天拿20美元,而不是一年後的今天拿到100美元。事實上,立刻拿到得錢可能比以後拿到的錢數量還多,因為同樣數量的錢,在今天的價值是要比日後高的。假設,利率是9%,那麼聰明的人肯定知道當前拿91.74美元和一年後拿100美元詩沒有多大區別的。然而,我還是很想知道一個人為了更快的得到利益會願意犧牲多大,你是願意一年後拿100美元還是現下就拿50美元呢?或者40美元?讓步的底線到底在那裡呢?


20100812000821_82280.jpg


義務的約束


義務的約束指的就是人們會繼續努力完成之前失敗的事業。人的一生要做有多決定,不可避免的會有人走錯路。從正常邏輯看來,如果陷入困境,應該要及時變通或懸崖勒馬,但有時人們會覺得難以繼續堅持之前的決定,並且因為已經有了犧牲,所以難以投資下去。舉例說,如果讓你花費半生積蓄去創業,半年之後,眼看著你的事業就要走下坡路了,按理說來,就應該減少損失,收手不干了。然而投進了半生積蓄,這讓你覺得有責任投資更多的錢以期能夠咸魚翻身,東山再起。

 

 





20100812000837_63766.jpg

安慰劑效應

 

安慰劑效應是指一個沒有治療效果的物質,但如果你相信它有,就會起到一定的作用。這在藥物治療中很常見,臨床觀察到,那些治療中服用了糖丸的病患,還是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安慰劑效應還是一個科學難題,但理論上講安慰劑是早晨了期待效應(人在遇到不確定的情況時,事情多會朝著你期望的方向發展),因為病患希望有療效,所以他感覺不錯。但這還是不足以解釋疾病症狀減輕的原因。

    Interesting Fact: The term “Placebo” is used when the outcomes are considered favorable, when the outcomes are negative or harmful; the term is “Nocebo”

有趣的發現︰如果結果是好的我們常用“安慰劑”這個詞,但如果結果不盡如人意通常稱作“反安慰劑效應”。

arrow
arrow

    H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