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0000362797124022709888965_s.jpg

皮 格馬利翁效應(Pygmalion Effect),也有譯“畢馬龍效應”、“比馬龍效應”,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教學上予以驗證提出。亦稱“羅森塔爾效應 (Robert Rosenthal Effect)”或“期待效應”。:“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可以理解為:教師對學生的愛、關懷和期望,可以影響對學生的教育效果。

皮格馬利翁效應-簡介

    

    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神話中的賽普勒斯國王。相傳,他性情孤僻,一人獨居,擅長雕刻。他用象牙雕刻了一座表現他的理想中的女性的美女像,並取名叫加勒提亞。 他和雕像久久依伴,把全部熱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加勒提亞被他的愛感動,從架子上走下來,變成了真人。皮格馬利翁娶她為妻,他們的女兒帕 福斯是賽普勒斯南部海岸同名城市的始祖。後來,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森L F.Jacobson稱之為“皮格馬利翁效應”。

   在我們的日常管理工作過程中,管理者對員工的期許(皮格馬利翁效應)對員工的表現起著非常大的作用。在這種效應的影響下,員工可能會給予管理者積極的反 饋,按照領導的期望行事並最終達到成功。但是,皮格馬利翁效應也有負面反應。舉例來說,當管理者對某個員工的表揚和鼓勵少於對其他員工的表揚,卻沒有明確 指出為何而受表揚的細節,那麼,管理者對員工的期許就不會那麼見效,可能還會起反作用。

皮格馬利翁效應-起源來由

    

    這是一則古希臘神話故事賽普勒斯的 國王皮格馬利翁是一位有名的雕塑家。他精心地用象牙雕塑了一位美麗可愛的少女。他深深愛上了這個“少女”,並給他取名叫蓋拉蒂。他還給蓋拉蒂穿上美麗的長 袍,並且擁抱它、親吻它,他真誠地期望自己的愛能被“少女”接受。但它依然是一尊雕像。皮格馬利翁感到很絕望,他不願意再受這種單相思的煎熬,於是,他就 帶著豐盛的祭品來到阿弗洛蒂代的神殿向她求助,他祈求女神能賜給他一位如蓋拉蒂一樣優雅、美麗的妻子。他的真誠期望感動了阿弗洛蒂代,女神決定幫他。

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回到家後,徑直走到雕像旁,凝視著它。這時,雕像發生了變化,它的臉頰慢慢地呈現出血色,它的眼睛開始釋放光芒,它的嘴唇緩緩張開,露出了甜蜜的微笑。蓋拉蒂向皮格馬利翁走來,她用充滿愛意的眼光看著他,渾身散發出溫柔的氣息。不久,蓋拉蒂開始說話了。

皮格馬利翁驚呆了,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上帝!皮格馬利翁的雕塑成了他的妻子。

可最後,因惱怒了阿弗洛蒂代女神,他們全都變成了獅子。

人們從皮格馬利翁的故事中總結出了“皮格馬利翁效應”:期望和讚美能產生奇跡。但是對這一效應做出經典證明並使它廣泛運用的是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他的助手們,因此“皮格馬利翁效應”又稱“羅森塔爾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心理實驗

    01300000084627122304427289480_s.jpg

   

心理學家 羅森塔爾

1960年,哈佛大學的羅森塔爾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學校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

新學期,校長對兩位元教師說“根據過去三四年來的教學表現,你們是本校最好的教師。為了獎勵你們,今年學校特地挑選了一些最聰明的學生給你們教。記住,這些學生的智商比同齡的孩子都要高。”校長再三叮嚀:要像平常一樣教他們,不要讓孩子或家長知道他們是被特意挑選出來的。

這兩位教師非常高興,更加努力教學了。

來看一下結果:一年之後,這兩個班級的學生成績是全校中最優秀的,甚至比其他班學生的分數值高出好幾倍。

知道結果後,校長不好意思地告訴這兩位教師真相:他們所教的這些學生智商並不比別的學生高。這兩位教師哪裡會料到事情是這樣的,只得慶倖是自己教得好了。

隨後,校長又告訴他們另一個真相:他們兩個也不是本校最好的教師,而是在教師中隨機抽出來的。

    研究者認為,這就是由於教師期望的影響。由於教師認為這個學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更大的期望,在上課時給予他更多的關注,通過各種方式向他傳達“你很優 秀”的資訊,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因而產生一種激勵作用,學習時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績。這種現象說明教師的期待不同,對兒童施加影響的方法也不 同,兒童受到的影響也不同。借用希臘神話中出現的主人公的名字,羅森塔爾把它命名為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生活啟示

    

  

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大家,皮格馬利翁效應是說人心中怎麼想、怎麼相信就會如此成就。你期望什麼,你就會得

01300000362797124022730316258_s.jpg

效應圖

到什麼,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只要充滿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會順利進行,事情一定會順利進行,相反的說,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斷地受到阻力,這些阻力就會產生,成功的人都會培養出充滿自信的 態度,相信好的事情會一定會發生的。這種稱為積極期望的態度是贏家的態度。事前就期待你一定會贏,而且堅守這種看法,因此,只要你充滿自信的期待。即使你 期待時所把持的資料是不正確的,你仍然會得到你所期望的結果。在生活中,父母親的期望,老闆的期望,對別人的期望,特別是對兒女、對配偶、對同事、部屬的 期望,以及對自己的期望,都是對生活是否愉快是有重大影響的期望,假如你對自己有極高且積極的期望,每天早上對自己說:“我相信今天一定會有一些很棒的事 情發生”。這個練習就會改變你的整個態度,使你在每一天的生活中都充滿了自信與期望

   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大家,當懷著對某件事情非常強烈期望的時候,所期望的事物就會出現。對一個人傳遞積極的期望,就會使他進步得更快,發展得更好。反之,向一個人傳遞消極的期望則會使人自暴自棄,放棄努力。

皮格馬利翁效應-效應作用

    

皮格馬利翁效應其實體現的就是暗示的力量

    

自我暗示

你 有過這樣的經歷嗎?本來穿了一件自認為是很漂亮的衣服去上班,結果好幾個同事都說不好看,當第一個同事說的時候,你可能還覺得只是她的個人看法,但是說的 人多了,你就慢慢開始懷疑自己的判斷力和審美眼光了,於是到了下班後,你回家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衣服換下來,並且決定再也不穿它去上班了。

    其實,這只是心理暗示在起作用。暗示作用往往會使別人不自覺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動,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見或信念。可見,暗示在本質上,是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

    人為什麼會不自覺地接受別人的影響呢?其實,人的判斷和決策過程,是由人格中的“自我”部分,在綜合了個人需要和環境限制之後做出的。這種決定和判斷就 是“主見”。一個“自我”比較發達、健康的人,通常就是我們所說的“有主見”、“有自我”的人。但是,人不是神,沒有萬能的“自我”、更沒有完美的“自 我”,這樣一來,“自我”並不是任何時候都是對的,也並不總是“有主見”的。“自我”的不完美、以及“自我”的部分缺陷,就給外來影響留出了空間、給別人 的暗示提供了機會。我們發現,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這使人們能夠接受智者的指導,作為不完善的“自我”的補 充。這是暗示作用的積極面,這種積極作用的前提,就是一個人必須有充足的“自我”和一定的“主見”,暗示作用應該只是作為“自我”和“主見”的補充和輔助。表面上看,有些積極暗示似乎起著決定性作用,其實,積極暗示對於被暗示者的作用,就像是“畫龍點睛”。換句話說,如果你不是那塊材料,再多的暗示也無濟於事。

    心理暗示發揮作用的前提是“自我”的不完善和缺陷,那麼如果一個人的“自我”非常虛弱、幼稚的話,這個人的“自我”很容易被別人的“暗示” 佔領和統治。暗示也有消極的方面,那就是容易受人操縱、控制。心理暗示發揮作用的前提是“自我”的不完善和缺陷,那麼如果一個人的“自我”非常虛弱、幼稚 的話,這個人的“自我”很容易被別人的“暗示”佔領和統治。這種人的人格本身,就存在著嚴重的依賴傾向。所以,皮格馬利翁效應雖然會對你的生活產生積極或 者消極的影響,但是千萬不要盲目地相信它,完全被它所左右。因為外界的鼓勵或是批評是每個人都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如果總是因為別人的態度而改變自己的話, 那就永遠也不會成熟。

皮格馬利翁效應-教育應用

    01300000084627122304474941581_s.jpg

    皮格馬利翁效應在學校教育中 表現得非常明顯。受老師喜愛或關注的學生,一段時間內學習成績或其他方面都有很大進步,而受老師漠視甚至是歧視的學生就有可能從此一蹶不振。一些優秀的老 師也在不知不覺中運用期待效應來幫助後進學生。在企業管理方面,一些精明的管理者也十分注重利用皮格馬利翁效應來激發員工的鬥志,從而創造出驚人的效益。 美國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研究人員提供給一個學校一些學生名單,並告訴校方,他們通過一項測試發現,該校有幾名天才學生,只不過尚未在學習中表現出來。其實,這是從學生的名單中隨意抽取出來的幾個人。 
    然而,有趣的是,在學年末的測試中,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的確比其它學生高出很多。研究者認為,這就是由於教師期望的影響。 
由於教師認為這個學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更大的期望,在上課時給予他更多的關注,通過各種方式向他傳達"你很優秀"的資訊,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因而產生一種激勵作用,學習時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績。 
對少年犯罪兒童的研究表明,許多孩子成為少年犯的原因之一,就在於不良期望的影響。他們因為在小時候偶爾犯過的錯誤而被貼上了"不良少年"的標籤,這種消極的期望引導著孩子們,使他們也越來越相信自己就是"不良少年",最終走向犯罪的深淵。 
    積極的期望促使人們向好的方向發展,消極的期望則使人向壞的方向發展,人們通常用這樣來形象地說明皮格馬利翁效應:"說你行,你就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要想使一個人發展更好,就應該給他傳遞積極的期望。 
管 仲在做齊國的宰相以前曾經負責押送過犯人,但是,與別的押解官不同的是,管仲並沒有親自押送犯人,而是讓他們按自己的喜好安排行程,只要在預定日期趕到就 可以了。犯人們感到這是管仲對他們的信任與尊重,因此,沒有一個人中途逃走,全部如期趕到了預定地點,由此可見,積極期望對人的行為的影響有多大。 
古人說"用人不疑",也就是這個道理,任用別人,就應該相信別人的能力,給別人傳達一種積極的期望。

皮格馬利翁效應-管理應用

    

   

皮格馬利翁效應

在現代企業裡,皮格馬利翁效應不僅傳達了管理者對員工的信任度期望值,還更加適用於團隊精神的培養。即使是在強者生存的競爭性工作團隊裡,許多員工雖然已習慣于單兵突進,我們仍能夠發現皮格馬利翁效應是其中最有效的靈丹妙藥。

通用電氣的前任CEO 傑克·韋爾奇就是皮格馬利翁效應的實踐者。他認為,團隊管理的最佳途徑並不是通過“肩膀上的杠杠”來實現的,而是致力於確保每個人都知道最緊要的東西是構想,並激勵他們完成構想。韋爾奇在自傳中用很多詞彙描述那個理想的團隊狀態,如“無邊界”理論、四E素質精力激發活力銳氣執行力)等等,以此來暗示團隊成員“如果你想,你就可以”。在這方面,韋爾奇還是一個遞送手寫便條表示感謝的高手,這雖然花不了多少時間,卻幾乎總是能立竿見影。因此,韋爾奇說:“給人以自信是到目前為止我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有“經營之神”美譽的松下幸之助也 是一個善用皮格馬利翁效應的高手。他首創了電話管理術,經常給下屬,包括新招的員工打電話。每次他也沒有什麼特別的事,只是問一下員工的近況如何。當下屬 回答說還算順利時,松下又會說:很好,希望你好好加油。這樣使接到電話的下屬每每感到總裁對自己的信任和看重,精神為之一振。許多人在皮格馬利翁效應的作 用下,勤奮工作,逐步成長為獨當一面的高才,畢竟人有70%的潛能是沉睡的。

    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選拔的第一任總裁查理斯·史考伯說: “我認為,我那能夠使員工鼓舞起來的能力,是我所擁有的最大資產。而使一個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讚賞和鼓勵。再也沒有比上司的批評更能抹殺一個人的雄 心……我贊成鼓勵別人工作。因此我急於稱讚,而討厭挑錯。如果我喜歡什麼的話,就是我誠於嘉許,寬於稱道。我在世界各地見到許多大人物,還沒有發現任何人 --不論他多麼偉大,地位多麼崇高--不是在被贊許的情況下,比在被批評的情況下工作成績更佳、更賣力氣的。”史考伯的信條同卡內基如出一轍。正是因為兩 人都善於激勵和讚賞自己的員工,才穩固地建立起了他們的鋼鐵王國。

    當下屬出現失誤時,激勵就尤為重要了。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助手貝特福特,有一次因經營失誤使公司在南美的投資損失了40%。貝特福特正準備挨駡,洛克菲勒卻拍著他的肩說:全靠你處置有方,替我們保全了這麼多的投資,能幹得這麼出色,已出乎我們意料了。這位因失敗而受到讚揚的助手後來為公司屢創佳績,成為了公司的中堅人物。

    人類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讚美。每個人只要能被熱情期待和肯定,就能得到希望的效果。管理者應該而且必須賞識你的下屬,要把賞識當成下屬工作中的一種需要。讚美下屬會使他們心情愉快,工作更加積極,用更好的工作成果來回報你,何樂而不為呢!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皮格馬利翁效應
    全站熱搜

    H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