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3f7a1423224546.jpg  

出自congitivedaily



智商曾經是成百上千的研究者的主題,學者們曾經致力於研究智商和種族,性別,社會經濟狀況,甚至音樂等之間的關係.有 關智商和種族關係以及智商遺傳性的討論也非常熱(可能最有名的是 Steven Jay Gould 的<關於人類的誤區>).然而,所有對智商感興趣的研究中,有關智商在學校表現影響方面課題則較少

Angela Duckworth 和 Martin Seligman估計,有關智商和學業成就關係之間的論文中,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文章提到了自身努力.即便如此,這些小比例關於自身努力的研究也只是認為"它對成功有重要影響".Walter Mischel 和 colleagues 發現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四歲的孩子延長快樂的能力(比如手上有兩塊餅乾會等一會再吃掉他們,而不是先吃掉一塊再說)成為了年後學術研究的對象.而另外一些人則發現了個性和學業成績之間,以及自身努力和大學優秀生之間的關係.很多關於自身努力的研究出現了相互矛盾的結果,或者這要歸罪於自身努力的難以量化. 是否能出現一個更有說服力的證據:自身努力對學校成績的影響大於智商?

為了落實這個一問題, Duckworth 和Seligman對八年級生進行了一項為期兩年的調查,為了更可信,採用了很多自身努力的量化參數,也測試了智商.學業成績,年級以及很多其他在校表現.籍此,他們發現,自身努力比智商更明顯的預言了學生七個月後的表現.

如何得到這個結果的?他們從學年開始就對八年級學生進行調查,使用了五項不同的自身努力量化參數:Eysenck初級衝動數(有關衝動行為的23個問題),自我控制係數(關於思考,情緒,衝動和表現的十三個問題),兩個問卷由老師和家長評定該孩子的自我修養,還有一個Mischel的自我滿足測試任務.(給孩子們一個裝了1美元的信封,告訴他們可以馬上花掉它或者一個星後用它換2美元).同時也給他們做了智商測定.

學年結束後,孩子們又接受了調查,還拿到了他們的成績單.最後的數據包括各科平均成績, 成績彈性度,他們是否通過了己理想高中的錄取,每天花在家庭功課上的時間等等.所有這些除兩個以外都和自身努力有莫大關係,與智商之間的關係卻很少, 成績彈性度與智商及自身努力都有關係,但是並不是根本性的不同,Duckworth 和 Seligman認為,這或許要歸咎於成績測試智商測試很相似.另一個對二者而言沒有什麼不同的因素是學校的出勤率.

最後,自身努力和最終平均成績之間67%的吻合度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而與此對應的是,智商僅僅與其有32%的吻合度.從下面的可以明顯看出來.

未标题-1.jpg  

智商和自身努力都和平均成績有關,但是自身努力是一個相對更加重要的因素,那些自身努力不夠的人比智商略遜的人成績差,當努力的學生取得的成績要高於高智商的學生.就算在一個學年標誌性結束後調校了學生等級,很努力的學生也在年終取得了好成績.但是高智商的學生卻表現平平.而且,研究表明智商和努力之間沒有任何直接關係--它們各自獨立.

並不是說這個研究會終結關於智商和遺傳的爭論,這個研究根本沒有涉及自身努力是否可遺傳.相反,自身努力對不同的人來說,能對成功會起到不同的作用.這個研究也只是在一個學校的八年級取得結論而已.或許自身努力在其他的年齡段它會扮演不同的角色,或許對不同的人種也有不同的效果(研究包含了52%的白人,31%黑人,12%亞裔,4%拉丁裔).

或許,剩下最重要的事情是如何教育孩子奮發努力(如果能教育的話).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智商 努力 成績
    全站熱搜

    H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