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_face_  

根據由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發佈,諾貝爾獎獲得者傑佛裡·薩克斯共同編輯的幸福報告顯示,失業造成的痛苦與喪失親友或是分居程度相當。

 

    報告發現,世界上最快樂的國家都在北歐,其中丹麥位居第一。

 

    同時,最不快樂的國家位於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貧窮地區。

 

    該報告著眼於快樂是如何測量的,並檢查一些政策含義。我們通讀了這份開創性的報告,並摘錄出其中關於快樂最有意思的發現。

 

 

世界上最快樂的國家都在北歐

 

    世界上最快樂的國家有丹麥,挪威,芬蘭和荷蘭,這些都是北歐國家。在0-10分範圍中,這些國家的平均生活評估得分是7.6分。

 

 

最不快樂的國家都是位於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貧窮國家

 

    最不快樂的國家都是位於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國家,包括多哥(西非國家),貝寧,中非共和國和塞拉利昂,平均生活評估得分僅有3.4分。

 

 

但是,快樂並不只用金錢丈量。生活共同體,宗教和健康也非常重要。

 

    決定快樂的關鍵外在因素包括:收入,工作,社區和管理,價值觀和宗教信仰。

 

    決定快樂的個人特質包括: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家庭經歷,教育,性別和年齡。

 

    有時候,在這些決定因素和快樂本身之間存在著一種雙向互動。比如說健康會影響快樂,反過來呢,快樂也讓你變得更健康。

 

 

當然,收入總是說明快樂與否的一個因素,但它不是最最重要的。 


        1974年,理查德·伊斯特林寫了一篇很有創意的文章,他發現富人通常比窮人快樂些(代表性事實),但是在不同的國家,隨著時間流逝,當國家的收入提高時人們並不會隨著感到更加快樂(時間序列事實)。這個就是我們熟知的伊斯特林悖論。

 

    收入不是決定快樂最重要的因素。

 

    相對收入,也就是相對於同年齡,同性別,同教育水平的其他人的收入,這個才影響快樂。絕對收入並不重要。

 

 

失業造成的痛苦與分居或是喪失親友程度相當

 

    當人們丟了工作時,他們遭受著幸福感的急劇跌落。失業造成的痛苦與喪失親友或是分居程度相當。

 

    居高不下的失業率不僅僅影響失業家庭的幸福感,同樣也影響著那些仍在崗位上但卻對工作缺乏安全感的人們。

 

    工作質量對於快樂也極其重要。調查對象來自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國家,要求他們在5分範圍內由不重要到非常重要排出8個不同的工作特徵,僅有20%的人認為高收入非常重要,60%的人認為工作安全非常重要,而50%的人認為工作興趣最重要。

 

 

信任,自由,平等和社交互動能夠提升幸福感。

 

    個人的幸福快樂來自於一系列的社交互動,在其中信任起著重要作用。在一個運行良好的社會中,公民與制度之間存在著一個很高程度的信任。

 

    社會資本,人們彼此都很相似,而橋樑資本每個人都不同,這一點影響著大家的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我們兩者都想要,不僅僅是需要團體內部的社會資本,也需要社會團體間良好的鏈接。」

 

    自由是快樂的關鍵因素。

 

    在幸福感中,平等也非常重要,因為較大程度的平等意味著社會緊張感的減少,特別是在不平等會等同於不公平的狀態下。同樣的,額外收入對於富人的價值要比其對窮人的價值大。

 

 

在那些生活艱辛,但人們更虔誠信教的國家,人們的正面情緒更多。

 

    全世界68%的人認為在他們的生活中宗教信仰很重要。在生活艱辛的國家中,宗教信仰和行為準則非常普遍。在美國生活艱辛的地區,宗教信仰程度也較高。

 

    但是,談及生活滿意度,宗教信仰的多的國家和宗教信仰少的國家並沒有多大差別,在那些生活艱辛的國家裡,更加虔誠的人們會散發更多的積極情緒和更少的消極情緒。

 

 

在幸福感中,價值觀,特定行為舉止和環境很重要。

 

    許多宗教中灌輸的價值觀都被社會通過更加長期的制度體系加強完善了。利他主義和行善樂施的價值觀會讓贈與者和接受者都感覺快樂。

 

    大多數道德體系都會教導我們:追尋物質財富時,不能以犧牲其他價值觀為代價。在給到的收入水平上,更加在乎其收入的人們總體生活幸福感要少一些。

 

    其他所有事情重要程度相當,看電視會讓人有較低的幸福感,這是因為看電視減少了社交生活,但增加了暴力場面的顯露。但是電視同時讓人很享受,也有教導意義。

 

    環境在影響幸福感中也至關重要。綠色的空間通常暗示著較好的身體狀況,出色的表現和滿意的生活。

 

 

心理和生理健康都非常影響一個人幸福感

    「幸福感極其依賴於性格,而性格又受遺傳基因性格影響頗深。」 心理健康是實現基因運轉最重要的一種方式。

 

    那些在少年時候就有精神疾病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遭受低收入,失業,犯罪記錄,少年媽媽,生理疾病和糟糕的教育表現等境遇。

 

    固定樣本數據可以將同一個人在殘疾前後對生活的滿意度進行對比。嚴重殘疾的影響作用在0-7分的生活滿意度中只得到0.6分,中度殘疾的影響為0.4分。

 

    對於殘疾的適應力也影響著生活滿意度,殘疾有3年的人比才殘疾的人所受到影響要小。這種適應性是在50%的中度殘疾和30%的嚴重殘疾人群中進行的評估。

 

 

有孩子並不能確保幸福

 

    結婚比單身,離異或者喪偶感受到更多的自我幸福感。在大多數國家,已婚人士比那些未婚同居的人們生活幸福感更強烈。

 

    研究顯示,一個年輕時就比較快樂的人走進婚姻殿堂和保持美滿婚姻的可能性較大。結婚會增加幸福感,哪怕只是幾年的婚姻生活。但是一方配偶的閒暇和社會活動卻會減少另一方的生活滿意度。

 

    生活滿意度在婚前和婚後會達到一個高點。對於那些從未離婚的夫妻來說,幸福感永遠高於他們結婚前。

 

    此外,有孩子並不能確保更高的幸福感。

 

教育因為可以帶來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醫療保健,從而直接影響幸福感

 

    教育與幸福感直接相關聯,因為教育會提高收入,而收入又會提高幸福感。較長的受教育年限能增加就業能力,保障職業安全感。

 

    教育對於幸福感的直接作用是混雜的,而且因國家不同而不同。

 

 

在大多數發達國家,女人比男人快樂。

 

    在大多數發達國家,女人比男人擁有更高的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但是,在非工業國家這個結論差距會縮小或者顛倒過來。

 

    在性別權利平等的國家裡女性更快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