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和大多數人一樣,十分討厭無處不在的廣告。你會跳過報紙上的廣告;從不會點擊網路廣告;甚至在電視廣告時間上廁所。
- Nov 26 Fri 2010 17:51
我們無法抗拒的廣告
- Nov 16 Tue 2010 11:40
大膽釋放你的欲望[洞察人性最深的一篇文章]
今晚我之所以選擇這個主 題來演講是因為當前關於政治和政治理論的討論往往缺少對心理學的關注。經濟現狀、人口統計、憲法組織,以及其他東西是很容易展現出來的。在朝鮮戰爭開始之 際,要說清楚南朝鮮有多少人,北朝鮮有多少人沒有任何困難。如果你在這些書裡面翻翻,你可以很輕鬆的弄清雙方的軍隊數目、人均收入。
- Nov 15 Mon 2010 22:59
自我中心偏差
人們常常誇大自己在某種事物中的作用的傾向,稱為 自我中心偏差。夫妻兩個人各自都認為自己在家務中作的事情更多,大學集體宿舍的同學都認為某次宿舍獲得"文明衛生獎"的
- Nov 14 Sun 2010 18:10
魔術與大腦:塔勒揭示神經系統的奧秘
圖片:對沉默寡言的佩恩和塔勒來說,魔法全部都與開發人類感知的缺口有關。
==============
在拉斯維加斯,每當他們的的戲法表演開始時,矮小、安靜的塔勒就會點著一支香煙走上舞臺,吸一口煙,然後把香煙丟在地上,踩滅它。接下來,他會從衣袋中拿出另外一支香煙,點燃。
- Nov 14 Sun 2010 10:47
停止毫無止境的思考
- Nov 13 Sat 2010 11:33
《Lie To Me》小教程:如何成為察顏觀色的“高手”
《Lie To Me》裡的Cal Lightman總像「神人」一樣「明察秋毫」,他說的那一套有科學根據嗎?答案是肯定的。在這個「小教程」裡,扮演Cal Lightman的Tim Ross將「現身說法」,向你展示人類七大表情的主要特點。
- Nov 13 Sat 2010 11:26
《Lie to me》現學現賣,一項測試看你是否學會判斷假笑
我一直堅信看美劇不只是娛樂,夾雜觀看讓你心靈愉悅其間的同時也可以讓你學到很多知識。
Lost就不用說啦,仔細品味那就是一部小型的百科全書。更值得一提的是那些罪案劇和律政劇,我一直都認為如果你想做到盡可能不失手的殺人狂,那麼 那些罪案劇和律政劇是他必
- Nov 10 Wed 2010 22:47
虛假一致偏差
人們常常高估或誇大自己的信念、判斷及行為的普遍性,這種傾向稱為虛假一致偏差,它是人們堅信自己信念、判斷正確性的一種方式。當遇到與此相衝突的信 息時,這種偏差使人堅持自己的社會知覺。人們在認知他人時總好把自己的特性賦予他人身上,假定自己與他人是相同的,例如自己疑心重重,也認為他人疑心重 重;自己好交際也認為別人好交際。
- Nov 08 Mon 2010 22:44
後視偏差
後視偏差(Hindsight Bias)所謂後視偏差,即個體面臨不確定性事件新的資訊時,往往對先前獲得的資訊有過高的估價,進而在決策上發生偏差。
- Nov 08 Mon 2010 22:36
證實偏差
人們對某人的社會行為總有一定的圖式,這種既有的因式會使該人交往時作出符合因式的行為,也就是說其行為表現符合他人對其行為的期望,這就是行為證實偏差。
它實質上就是"自我實現的預言"斯奈德等人(M.Snyder,E.D.Tankel977)讓一些男性被試在電話中與他們不相識的女人交談,事先告知一些被試,與他們談話的女人相貌很漂亮,告訴另一些被試與他談話的女人相貌不好。
- Nov 08 Mon 2010 22:27
積極性偏差(寬大效應)
一般說來,個體對他人往往是積極的肯定估計高於消極的否定估計,這種心理傾向叫寬大效應。實驗表明,無論對方是不是熟悉的人,被試者 對他們的估計中肯定多於否定。有人解釋這種效應的原因在於人們都期待著得到他人的承認、接受,所以設身處地地考慮他人意願,放寬了看待他人的尺度。在為各 類文娛會演、演講賽中評獎時,評委常遇到這個寬大效應的干擾:前面演出的節目,由於給了高分,以致於不得不提高後面所有節目的評分
- Nov 06 Sat 2010 21:19
傳播扭曲效應-資訊的扭曲
- Nov 06 Sat 2010 21:16
卡瑞爾萬靈公式
- Nov 06 Sat 2010 21:05
人性決策的偏差
卡尼曼把心理學運用到現代經濟學最成功的方面是預期理論。卡尼曼認為,在可以計算的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對所損失的東西的價值估計高出得到相同東西的價值的兩倍。人們的視角不同,其決策與判斷是存在“偏差”的。
- Nov 03 Wed 2010 18:01
聖彼得堡悖論-客觀與主觀的衝突?
聖彼德堡悖論是決策論中的一個悖論。聖彼德堡悖論是數學家丹尼爾·伯努利(Daniel Bernoulli)的堂兄尼古拉·伯努利(Nicolaus Bernoulli)在1738提出的一個概率期望值悖論,它來自於一種擲幣遊戲,即聖彼德堡遊戲。
- Oct 31 Sun 2010 17:43
揭露人性醜惡的五大心理實驗
心理學家認為,當你觸及他人思想的時候必須格外小心,因為你永遠也無法肯定你將會發現些什麼。多年以來,就這一課題的大量心理實驗已經得出了驚人的結論。
請注意,我們所要討論的物件並不是那些間歇性精神病患者;事實上,我們所說的正是您。以下這些實驗的結果將不言自明:
- Oct 31 Sun 2010 17:05
信任與自己相似的長相
你會從一個人手裡買下他的二手車嗎?研究顯示,它取決於這個人是否長得像你。
心理學家在英國科學節(British Science Festival)上說,對於跟我們長得像的人,我們總是更容易信賴,即使他們的魅力值並不高。
- Oct 31 Sun 2010 17:02
手告訴我們什麼?
"在所有物種中,我們人類的手很獨特--不只因為它能做很多,而且它們還能相互交流。人類的手能為西斯廷教堂繪製壁畫,演奏吉他,操作外科手 術儀器,雕出大衛雕像,煉鐵,寫
- Oct 31 Sun 2010 13:13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用戶體驗設計
你也許聽說過這篇關於大象的故事:
一 個國王帶了六個人到了一個昏暗的建築物裡。他們什麼都看不見。國王對他們說:“我從荒野中將這只動物帶回到東方。他們稱之為大象。”“什麼是大象?”六人 問。國王說:“你們摸一下這只大象,然後描速給我聽。”摸腿的人說大象就像一個柱子,摸尾巴的說大象就像繩子,摸鼻子的說大象就像三個樹枝,摸耳朵的說大 象就像一把扇
- Oct 31 Sun 2010 13:08
行為心理學研究:模仿之奇效
一般情況下,科學家在把一種新理論運用到人身上之前,總是先用動物來做研究,但是有時候他們也反其道而行之,用動物來試驗某種理論是否只適合人類。“科 學”雜誌最新刊登的一篇論文就是這麼做的,論文調查一種被廣泛記錄的人類現象——即在社會交往中,人們更願意接受行為和自己相仿的人——是否在其他物種中 也存在。
- Oct 24 Sun 2010 10:26
網頁設計心理學
大部分設計師沒有花時間去學習基本的心理學原則是怎麼樣影響他們網站用戶的體驗。心理學原則很多時候被認為是可有可無,或者過於複雜的。但事實是,這些想 法都不對。並沒那麼多的概念與基本設計心理學相關,而且大多數是相對簡單的,很容易學習。設計心理學還是比較容易實現的,雖然有些相對來說需要用多一點細心和規劃。
- Oct 24 Sun 2010 10:23
十條生活中實用的心理學
- Oct 23 Sat 2010 23:40
艾賓豪斯神奇記憶法
資訊輸入大腦後,遺忘也就隨之開始了。遺忘率隨時間的流逝而先快後慢,特別是在剛剛識記的短時間裡,遺忘最快,這就是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遵循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所揭示的記憶規律,對所學知識及時進行複習,這種記憶方法即為艾賓浩斯記憶法。 對所學知識和記憶效果及時進行複習和自測是艾賓浩斯記憶法的主要方式。
- Oct 23 Sat 2010 23:36
艾賓豪斯的記憶曲線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bbinghaus)研究發現,遺忘在學習之後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進程並不是均勻的。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以後逐漸緩慢。他認為"保持和遺忘是時間的函數",並根據他的實驗結果繪成描述遺忘進程的曲線,即著名的艾賓浩斯記憶遺忘曲線。
- Oct 23 Sat 2010 23:25
腦中的記憶解釋
記憶就是客觀存在,是物質或物質系統變化的痕跡的即時狀態。事實上,最早的記憶是大自然的記憶。但人們習慣於大腦的記憶。可以認為,大腦記憶是大自然記憶中的特殊部分,故記憶可分為廣義記憶和狹義記憶二大類。廣義記憶泛指大自然的記憶和生命體力活動的記憶,狹義記憶單指大腦的記憶。根據人類的約定俗成,狹義記憶簡稱為記憶。
- Oct 09 Sat 2010 13:07
偷竊癖
偷竊癖-基本概述
偷竊癖
偷竊癖除強迫性行竊這一單一表現之外,並無其它精神異常,也沒有智慧缺陷,據此可與精神分裂症、腦器質性疾病或智力發育遲緩的偷竊行為相區別。偷竊癖是一種少見情況,只占偷竊犯罪中的極小部分。一般是從童年或少年期就開始發生,每次行竊後心理上都會感到快感與滿足。對偷的東西或收藏,或隨手捨棄,或偷偷送還原主。
- Oct 07 Thu 2010 21:46
消費心理學
消費心理學
消費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研究消費者在消費活動中的心理現象和行為規律。消費心理學是一門新興學科,它的目的是研究人們在生活消費過程中,在 日常購買行為中的心理活動規律及個性心理特徵。消費心理學是消費經濟學的組成部分。研究消費心理,對於消費者,可提高消費效益;對於經營者,可提高經營效益。
- Oct 03 Sun 2010 12:50
什麼是感覺剝奪?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感官系統隨時隨地都接受著豐富多樣的外界刺激。有時候,人會對某些外界刺激感到厭煩,萌發與世隔絕的念頭;有些人因為特殊原因,可能要 身處與外界相對隔絕的環境當中,或者要高度集中精神以減少外界刺激的干擾。這時,外界刺激對人而言,就會顯得多餘。從心理學與外界刺激隔絕角度來說,有機 體與外界環境刺激處於高度隔絕的特殊狀態,就是感覺的剝奪。
感覺剝奪對人究竟有什麼影響?不同的實驗得出了相反的結論。
- Oct 03 Sun 2010 12:42
巧妙加入第3個選項可左右人們決定
科學家找來一群志願者,給他們幾樣東西做選擇,並同時用fMRI腦部掃描,看看他們腦部的狀況。在第一階段的實驗裡,科學家先給他們看A物、B物兩個東西,兩個都差不多好,難以決定,科學家硬就要他們二者選一,這時候,科學家發現這些人的腦部出現異常活動,有一個叫「amygdala」的部位呈現出「受驚擾」
- Oct 03 Sun 2010 12:36
心理學家總結六種科學戀愛法
一、讓身體“訴說”你的想法。
經驗表明,“肢體語言”常常可以向對方傳遞更多的資訊並表達出更為豐富的情感。因此,如果您的言語
表達能力平平,那麼請記住:在第一次約會時,您所說的幾乎不會培育出什麼可以令人感到驚喜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