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最愛湊熱鬧,什麼事情都是一哄而起(然後是一哄而散)。最近,網上關於天才的討論不亦樂乎,我也愛湊熱鬧,就天才的事情說兩句。

我比較喜歡組織大家做遊戲,其中一個遊戲和天才有些關係。遊戲的規則就是讓一群人(最好超過30個人),每個人給出一個從0-100之間的整數,然後把大家的數字求算術平均值,如果誰的數字和這個算術平均值的2/3最為接近,那麼誰就獲勝。

讓我們思考一下,你會選那個值?Img245503646.jpg

50? 100? 33? 22? 0?



讓我們類比一個普通人的思考過程︰如果其他人都是笨蛋,那麼這些人就會從0-100之間,任意挑選一個數字,這個算術平均值就是50,50的2/3 就是33,所以他選33是一個比較聰明的選擇。

等一等,如果這個普通人比較聰明一點,他就會想到,其實其他人不是笨蛋。他能想到的,別人都能想到。所以,大家很可能都會選33,這樣大家的算術平均值就是33,33的2/3是22,所以選擇22是一個更加聰明的選擇。

再等一等,如果這個人更聰明的話,他會想到,別人還是會這么想,所以22並不保險,應該是22的2/3,等於14。14就保險了嗎?是不是應該多想一下呢?因為別人也會這么想啊。


最後,天才的回答是0。

你的答案是多少?你是不是天才?

實際結果是什麼呢?

我有三組比較典型的數據︰

   1. 樣本︰天才少年(某研究院千挑萬選的博士,碩士實習生)
      結果︰21, 30個人中有3個選0的天才
   2. 樣本︰企業老總(上某EMBA課的學員)
      結果︰27, 70個人有2個選0的天才
   3. 樣本︰普通員工(一個企業部門中的全體員工)
      結果︰28, 50個人有1個選0的天才

由此可見,無論是普通員工還是天才少年,群體的實際結果和天才的預期結果是大相徑庭的。

這個遊戲很簡單的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不是由天才說的算的,而是由比普通人聰明一點點的人,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領先半步的人決定的。天才也許比別人早知道社會發展的方向,可是整體社會的發展因為木桶原理的制約始終保持著它緩慢甚至是曲折的發展。

讓我們回過頭看看天才們。天才們的處境通常不太妙︰他們經常會抱怨別人不能理解他們,“舉世混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空有一身拔山之力,可惜“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最後的結果不是瘋了,就是與周遭的環境格格不入。我們的李詩仙就是大醉投水捉月而去。天才變成普通人反而是最好的結果。

微軟之所以能保持30年的成功,不是因為他是一群天才創造出了一些給天才用的東西,而是一群比普通人聰明一點的人創造出給普通人用的東西。 Bill Gates之所以偉大,不是因為他始終站在天才的神壇上,而是因為他比別人更關注普通人的想法和痛處。每當看到有人批評微軟什麼什麼東西,都是 Copy別人的,不是首先創造的,我在想,那些首先創造出來的人都在干什麼呢?為什麼他們沒有成功呢?中國的企業和互聯網又何嘗不是這樣,那些天才企業和天才想法,哪個還活著?成功的企業不都是那些我們在最開始時看不起的,土不拉幾的企業,或者土不拉幾的想法。社會是不會在實驗室或者大學的“真空條件”和 “理想狀態”下YY出來的天才理論所指導前行的。

所以說,如果Google一直是一群天才們,用天才的方法,搞出來的天才東東,那麼這個企業,是沒有什麼長久生命力,最多是IT史上的一朵奇芭,曇花一現而已。真正恐怖的是,他什麼時候覺悟了,從天才變成了普通人。

你是天才還是普通人?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ook 的頭像
    Hook

    心理學知識特快-首頁

    H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