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ize of MichLighthouse.jpg 首先我們先來說說時間的流逝是如何影響我們的記憶的。我的記憶力經常使我很驚訝,雖然往往都不是在好的方面。我最近就重新看了一本曾經在13年前讀過的一本書,這本小說是我非常喜愛的一個作家寫的,不但文筆生動,並且故事也十分吸引人,情節扣人心弦。

儘管如此,我現下對當年頭一次看這本書的事卻沒有一點印象了,幾乎所有有關這本書的記憶都在這幾年裡煙消雲散。其中的情節、大部分人物和任何場景我都記不得了,唯一還模糊的記得小說主角的名字,不過我也不敢確定這個名字是不是我杜撰出來的,畢竟其它關於這本書的任何內容我都記不得了。

這就是為了說明我們今天要談到的由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Daniel L. Schacter所提到的記憶七宗罪中第一宗︰記憶的易逝性所援引的一個例子。易逝性在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過程中都會出現。從心理學的角度上說,短時記憶就是你思惟中正在思考和加工的訊息,並且也僅僅是這些訊息(好似內存)。而長時記憶則是那些貯存在記憶中並且在將來用到的時候進行提取的訊息(好似硬碟)。研究結果表明這兩種記憶模式在經過相應的時間之後,都會變得非常脆弱易逝。

h3. 短時記憶︰迅速的遺忘

一個有關於迅速遺忘的經典實驗是Peterson和Peterson在1958年進行的。他們要求被試去記憶一個三個字母的無意義詞組序列(如BCM),然後以3秒為一時間差,分別記錄3、6、9、12、15和18秒的不同間隔時間之後,被試對這個三字無意義詞組的回憶程度。

被試在這個測試中表現的驚人的差,當時間間隔僅為6秒的時候,被試就只能回憶出來平均一半的詞組序列,而當時間間隔時間為12秒的時候,被試只能回憶出來不到15%的詞組序列,18秒的時候被試幾乎什麼都想不起來了。(了解更多此實驗內容請點擊)

這個實驗很清楚的向我們展示了在短時記憶中,訊息遺失的速度有多么快。所以或許我原先讀的那本書僅僅是讀過了而已並沒有入腦子。毋庸置疑,書中的大部分內容的確是這樣,不過也肯定有一些內容我的確還有一些印象。否則我也不會能耐心的讀完故事而是每次翻開扉頁就作罷了。

h3. 長時記憶︰緩慢的遺忘

這本書的一些內容很可能進駐了長時記憶系統,那麼究竟是哪種加工在多大程度上影響著長時記憶的訊息保持呢?事實上我們對於自身究竟在長時間段後如何遺忘的相關問題知之甚少。13年對於一個等待驗証我是否還記得書中細節的實驗而言實在是太過於漫長。

然而,相關研究也向我們暗示遺忘似乎遵循著一個冪函數的數學規律。這意味著在最初的幾天我們遺忘的速度是最快的也會忘掉大部分訊息,而隨著時間遷移,我們遺忘的速度就漸趨平緩了。(其實主要說的就是著名的艾賓浩斯曲線,詳見此處)

h3. 貯存,檢索和複述

當然並非所有的記憶訊息都以同樣的模式記住的,所以我們不能回憶出訊息的原因也是各種各樣的。可以肯定的是,一些心理學家認為我們從來就沒有遺忘過任何訊息,他們認為或許我們的記憶一直存在,只是我們不再能提取而已。

線索也是找尋記憶的一種重要原素。剛涂的油漆味道或許就使我們從塵封的記憶中回想起少時在雨中泛舟的情景。相反的,一些經歷也可能影響特定記憶的提取。比如父母對於我們兒時的一些不好的行為發了大脾氣,這很可能導致我們根本無法回憶起當時我們究竟做了什麼。

如果我們不經常的提取那些記憶訊息,它們就會慢慢的消退了。對於記憶的檢索和複述是有助於記憶訊息的存儲的。不過有趣的是,直到現下也沒有可靠的證據表明那些不檢索或者複述記憶訊息的人隨著時間流逝什麼都想不起來了。或許我們的記憶確實從來沒有消失過。

h3. 消逝和遺忘

但是即使我讀那本書的記憶還存在,它也被掩藏的很深了。尤其是當我重新讀這本書的這件事應該是幫助我回憶的重大線索。可能我們確實徹底忘了,或許可能只是我記不清了,實際當時我並沒有讀過這本書。隨便是什麼吧,或許在13年後我又會重新喜歡上這同一本書。

    *

      轉自譯言
    *

      一個瞬時記憶容量的小測驗,一般人能記住5~9個項目,並且這個容量隨年齡增長呈倒U形曲線變化,16、17歲的時候瞬時記憶容量最大。看看你的記憶還敏銳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