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_memory.jpg 今天要說的是記憶七宗罪系列中的第二宗,健忘。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會談到︰如果我們沒有加強刺激的記憶,那麼我們就往往會把那些事情忘掉。此外還會談到為什麼健忘這種現象也不一定是一件壞事。

我們在生活中都會遇到這樣的狀況︰突然忘記某一個人的名字,想不起我們把車停到那裡了,或者是忘帶鑰匙就離開了家。這些例子都是講的 Schacter在1999年的論文中所提到的記憶的第二宗罪︰健忘。

在這個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中,我們談到了瞬時記憶問題,講了記憶是如何隨著時間而消退的,健忘這種現象就是由於我們一開始沒有完全集中注意所造成的。

有兩種主要原素影響健忘這種現象的產生和機製。一種是我們對於記憶編碼的加工深度,另一種則取決於我們在那些最至關緊要的時刻分發了多少注意。那我們先來看看有關注意的例子。

h3. 注意︰人群中的猩猩


我們可以在大量的試驗現象中發現我們是如何過分集中注意而健忘的,下面我們就一個有關於“改變──盲視”的心理學實驗來說明這個問題。這是一個非常著名的例子,在這個實驗中,被試觀看一段人們彼此傳遞籃球的視頻圖像,並要求其報告在人們之間一共傳遞了多少次。我當時也是實驗被試之一,當然也被這種實驗條件所蒙蔽了。

我坐在螢幕前,認真的數著傳球的次數。過了一會兒整個視頻結束,主試就問我有沒有發現什麼特別的東西。我感到非常困惑︰“你指的什麼特別的東西?” 我說“我一直在看人們把球傳給其他人啊,你到底在講什麼?”

主試笑了笑,又重新放了一遍這個視頻短片,但是這次我不用再去數那可惡的傳球次數了。在看那些人傳球大約30秒鐘之後,我驚異的發現一個裝扮成大猩猩的人從畫面中央往右走,然後停住,轉過身,看了看攝像鏡頭,又往回走直至走出攝像範圍。這個大猩猩在視頻中足足出現了有5秒鐘,但是我竟然沒有發覺。

當然也不光是我一個人如此。在Simons和Chabris(1999)的這個實驗版本中,大約有一半的人並沒有注意到那只“猩猩”的存在。這個實驗的初始版本是在30年前做的,而這種神奇的實驗結果一直延續至今,並沒有改變。(Neisser & Becklen ,1975)

 

 

 

 

 

另一個非常著名的有關健忘的研究是被稱作“門研究”的實驗。被試是一些不知情的學生,他們被要求要聽從主試的指揮。當他們和主試談話的過程中,兩個人抬著一扇門從他們之間穿過。這時,一個人在門後代替原來的主試並繼續和這個學生對話。

這個學生依舊和這個完全不同的人繼續著剛才的對話,他們注意到不同了嗎?

就像剛才的大猩猩實驗一樣,只有大約一半的人確實注意到了和他們說話的人換了,而其他人則根本沒有發覺。

 

 

 

 

h3. 記憶的編碼︰加工深度

第二個對於健忘的現象重要的原素是我們加工訊息的深度。這一點我們可以在Craik和Tulving在1975年的經典實驗中得到論證。他們實驗目的在於測試由三種不同水準的加工所形成的心理痕跡強度的不同。

1 淺加工水準︰ 被試看一個單字,並被要求回想這個單字使用什麼字體書寫的。
2 中度加工水準︰ 被試看一個單字,並被要求回想這個單字的韻律是什麼。
3 深度加工水準︰ 被試看一個單字,並被要求用這個單字造一個句子或者將它進行歸類。

那些對於訊息加工較深的被試在之後的未告知的突擊測試中回憶出了了大多數的單字。當然他們也同樣在第一個階段中花掉了更多的時間來進行訊息編碼。

當然至關重要的是,被試必須是用正確的模式進行編碼活動。舉一個例子,對於一個單字的意義進行長時間的思考有助於對它的回憶,但是我們把相同的力氣花在對它架構和組成的了解上,卻往往於事無補。

h3. 前瞻記憶失誤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光去記住那些已經發生的事情,有的時候我們會嘗試去記住在未來要去做的事。這種記憶被心理學家稱為前瞻記憶。 在晚飯後給你的媽媽打電話。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加滿汽油。這週末去買幾張音樂會的票。8分鐘後把這面食烘干。12點要按時吃藥。所有的這些任務是我們在頭腦中設定了個心理鬧鐘,當那些特定事件出現的時候,這個鬧鐘就會提醒我們了,比如吃完晚飯或者是一個特定的時間點。

心理學家發現我們在前瞻記憶中的健忘現象取決於我們嘗試去記憶在未來的一個事件或者時間作為提醒標誌。通常我們透過外部客觀的線索來提醒我們。比如我們經過加油站或者寫一個紙條來提醒我們去買票等等。

當我們沒能找到合適的線索時往往傾向於忘記那些以事件為基礎的前瞻記憶。比如我們在路過加油站的時候由於被街對面發生的一起車禍所吸引而沒能看到加油站,我們就會忘記加油。而那些以時間為基礎的前瞻記憶則取決於我們自身所產生線索的質量。比如我們總是在午餐時間之後去吃藥就會在相同的時間想起來去吃藥了。

h3. 健忘︰是福還是禍?

我們可能都有健忘的傾向,而令人驚奇的是所有的事情都由人們近似本能的順利運作著。在那些涉及到生命的人類活動中,比如外科大夫、火車司機、飛行員等等,他們的健忘有可能導致非常慘痛的後果。而事實上這些事件也經常很順利的進展著,這告訴我們人們對於那些在環境中必要的線索是非常熟練化的進行關注的。

健忘則甚至有可能被認為是一種好現象。俄羅斯記者Solomon Shereshevskii的例子很好的可以證明這一點。
Shereshevskii的記憶力非常出色,他可以記住任何他聽到的事情甚至他所經歷過的所有事。在接受過著名的腦神經心理專家 Alexander Luria的測試之後,發現下他的記憶系統中居然沒有任何的限制。

但是這個令人驚奇的天賦也有它不好的一面,他發現他對於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也不能忽略掉。結果就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咳嗽也永久的保留在他的記憶中。並且他對記憶中的所有細節都一清二楚,這使他根本無法進行一個概括性的思考。比方說,當你思考一座橋的時候,腦子裡成百上千的橋的記憶就都會被調出來,這對於概括是相當困難的。

據說Shereshevskii被這種一直堆積的記憶折磨了很久以至於他自己研製了一套用來幫助他進行遺忘的方法。他會把那些他想要遺忘的記憶提取出來畫在黑板上,然後就在心理上將他們去除掉了。這種模式似乎對於他很有幫助。

或許我們都應該感激我們的健忘。它使我們不至於記住生活中的那些無聊的時刻,同時還幫助我們用一個抽象的模式考慮問題。

 

 

 

今天要說的是記憶七宗罪系列中的第二宗,健忘。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會談到︰如果我們沒有加強刺激的記憶,那麼我們就往往會把那些事情忘掉。此外還會談到為什麼健忘這種現象也不一定是一件壞事。

我們在生活中都會遇到這樣的狀況︰突然忘記某一個人的名字,想不起我們把車停到那裡了,或者是忘帶鑰匙就離開了家。這些例子都是講的 Schacter在1999年的論文中所提到的記憶的第二宗罪︰健忘。

在這個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中,我們談到了瞬時記憶問題,講了記憶是如何隨著時間而消退的,健忘這種現象就是由於我們一開始沒有完全集中注意所造成的。

有兩種主要原素影響健忘這種現象的產生和機製。一種是我們對於記憶編碼的加工深度,另一種則取決於我們在那些最至關緊要的時刻分發了多少注意。那我們先來看看有關注意的例子。

h3. 注意︰人群中的猩猩

我們可以在大量的試驗現象中發現我們是如何過分集中注意而健忘的,下面我們就一個有關於“改變──盲視”的心理學實驗來說明這個問題。這是一個非常著名的例子,在這個實驗中,被試觀看一段人們彼此傳遞籃球的視頻圖像,並要求其報告在人們之間一共傳遞了多少次。我當時也是實驗被試之一,當然也被這種實驗條件所蒙蔽了。

我坐在螢幕前,認真的數著傳球的次數。過了一會兒整個視頻結束,主試就問我有沒有發現什麼特別的東西。我感到非常困惑︰“你指的什麼特別的東西?” 我說“我一直在看人們把球傳給其他人啊,你到底在講什麼?”

主試笑了笑,又重新放了一遍這個視頻短片,但是這次我不用再去數那可惡的傳球次數了。在看那些人傳球大約30秒鐘之後,我驚異的發現一個裝扮成大猩猩的人從畫面中央往右走,然後停住,轉過身,看了看攝像鏡頭,又往回走直至走出攝像範圍。這個大猩猩在視頻中足足出現了有5秒鐘,但是我竟然沒有發覺。

當然也不光是我一個人如此。在Simons和Chabris(1999)的這個實驗版本中,大約有一半的人並沒有注意到那只“猩猩”的存在。這個實驗的初始版本是在30年前做的,而這種神奇的實驗結果一直延續至今,並沒有改變。(Neisser & Becklen ,1975)

另一個非常著名的有關健忘的研究是被稱作“門研究”的實驗。被試是一些不知情的學生,他們被要求要聽從主試的指揮。當他們和主試談話的過程中,兩個人抬著一扇門從他們之間穿過。這時,一個人在門後代替原來的主試並繼續和這個學生對話。

這個學生依舊和這個完全不同的人繼續著剛才的對話,他們注意到不同了嗎?

就像剛才的大猩猩實驗一樣,只有大約一半的人確實注意到了和他們說話的人換了,而其他人則根本沒有發覺。

h3. 記憶的編碼︰加工深度

第二個對於健忘的現象重要的原素是我們加工訊息的深度。這一點我們可以在Craik和Tulving在1975年的經典實驗中得到論證。他們實驗目的在於測試由三種不同水準的加工所形成的心理痕跡強度的不同。

1 淺加工水準︰ 被試看一個單字,並被要求回想這個單字使用什麼字體書寫的。
2 中度加工水準︰ 被試看一個單字,並被要求回想這個單字的韻律是什麼。
3 深度加工水準︰ 被試看一個單字,並被要求用這個單字造一個句子或者將它進行歸類。

那些對於訊息加工較深的被試在之後的未告知的突擊測試中回憶出了了大多數的單字。當然他們也同樣在第一個階段中花掉了更多的時間來進行訊息編碼。

當然至關重要的是,被試必須是用正確的模式進行編碼活動。舉一個例子,對於一個單字的意義進行長時間的思考有助於對它的回憶,但是我們把相同的力氣花在對它架構和組成的了解上,卻往往於事無補。

h3. 前瞻記憶失誤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光去記住那些已經發生的事情,有的時候我們會嘗試去記住在未來要去做的事。這種記憶被心理學家稱為前瞻記憶。 在晚飯後給你的媽媽打電話。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加滿汽油。這週末去買幾張音樂會的票。8分鐘後把這面食烘干。12點要按時吃藥。所有的這些任務是我們在頭腦中設定了個心理鬧鐘,當那些特定事件出現的時候,這個鬧鐘就會提醒我們了,比如吃完晚飯或者是一個特定的時間點。

心理學家發現我們在前瞻記憶中的健忘現象取決於我們嘗試去記憶在未來的一個事件或者時間作為提醒標誌。通常我們透過外部客觀的線索來提醒我們。比如我們經過加油站或者寫一個紙條來提醒我們去買票等等。

當我們沒能找到合適的線索時往往傾向於忘記那些以事件為基礎的前瞻記憶。比如我們在路過加油站的時候由於被街對面發生的一起車禍所吸引而沒能看到加油站,我們就會忘記加油。而那些以時間為基礎的前瞻記憶則取決於我們自身所產生線索的質量。比如我們總是在午餐時間之後去吃藥就會在相同的時間想起來去吃藥了。

h3. 健忘︰是福還是禍?

我們可能都有健忘的傾向,而令人驚奇的是所有的事情都由人們近似本能的順利運作著。在那些涉及到生命的人類活動中,比如外科大夫、火車司機、飛行員等等,他們的健忘有可能導致非常慘痛的後果。而事實上這些事件也經常很順利的進展著,這告訴我們人們對於那些在環境中必要的線索是非常熟練化的進行關注的。

健忘則甚至有可能被認為是一種好現象。俄羅斯記者Solomon Shereshevskii的例子很好的可以證明這一點。
Shereshevskii的記憶力非常出色,他可以記住任何他聽到的事情甚至他所經歷過的所有事。在接受過著名的腦神經心理專家 Alexander Luria的測試之後,發現下他的記憶系統中居然沒有任何的限制。

但是這個令人驚奇的天賦也有它不好的一面,他發現他對於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也不能忽略掉。結果就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咳嗽也永久的保留在他的記憶中。並且他對記憶中的所有細節都一清二楚,這使他根本無法進行一個概括性的思考。比方說,當你思考一座橋的時候,腦子裡成百上千的橋的記憶就都會被調出來,這對於概括是相當困難的。

據說Shereshevskii被這種一直堆積的記憶折磨了很久以至於他自己研製了一套用來幫助他進行遺忘的方法。他會把那些他想要遺忘的記憶提取出來畫在黑板上,然後就在心理上將他們去除掉了。這種模式似乎對於他很有幫助。

或許我們都應該感激我們的健忘。它使我們不至於記住生活中的那些無聊的時刻,同時還幫助我們用一個抽象的模式考慮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